1935 年,中国工农红军正处于长征的艰难征程中。
贺龙带领的红军队伍肩负着重大使命,一路突破重重围追堵截。
然而,在行军途中,却出现了一个意外情况,有一支队伍竟然走岔了路,误打误撞地进入了缅甸境内。他们为什么会走错路?进入缅甸后又遭遇了什么?这一切,都要从那段波澜壮阔的长征岁月说起。
一、红二、六军团踏上长征路
1935 年 11 月 19 日傍晚,中国工农红军红二、红六军团主力一万七千多人,怀着坚定的信念,离开了湘鄂川黔苏区,从湖南桑植县的刘家坪和轿子垭地区出发,正式踏上了长征之路。
那时,中央红军已在伟人的率领下到达陕北,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。而红二、红六军团此前曾作为中央红军的先遣队,1934 年 10 月就在湘西发动攻势,成功调动和牵制了敌人 11 个师 2个旅的兵力,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的行动。
出发时,国民党军在湘鄂川黔苏区周围设置了数道封锁线,将红二、红六军团重重包围。可贺龙、任弼时指挥有方,部队时而声东击西,时而 “盘旋打转子”,巧妙地与敌人周旋。他们巧过普渡河,抢渡金沙江,一路突破了重重围追堵截,成功跳出了国民党精心设计的包围圈。
在乌蒙山地区转战的那段日子,条件十分艰苦。部队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,转战了上千公里。后来,伟人曾风趣地说:“二、六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,不要说敌人了,连我们都转晕了头,硬是转出来了嘛。” 也是在乌蒙山,贺龙在迎战敌人时,因为情况紧急,还把揣在怀里的贺捷生甩到了茅草堆里,差点就失去了女儿。
二、艰难的行军与意外的岔路
红二、六军团长征的路线,受敌情影响,基本和其他红军部队一样,打算绕到云南,再从四川西部穿越雪山草地奔向陕北。可是,中央红军和四方面军从这条路过去后,国民党军尾随而至,原本的空白区变成了敌军重兵驻防的地区。
1936 年,红二、六军团分成左右纵队齐头并进。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作为左纵队到达甘孜地区,这里在民国时属于西康省(1936 年叫川边特别区),是军阀刘文辉的地盘。
当时,国民党军在甘孜南部的重镇巴塘附近严密布防,这里本是刘文辉亲信傅德铨(138 师 6 旅 12 团团长)部驻防之地,国民党中央军 16 军第 58 师参谋长沈凤威(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二期生,此时兼任四川巴安警备司令部少将司令)还率军来援。
红军翻山越岭而来,看到敌军已经严阵以待,便没有去攻打巴塘县城,只在外围和敌军交战,之后就转道白玉县城而去。
谁也没想到,几天以后,这支红军走到了一条江的江边,后来才知道,这便是跨越中缅边境的界河 —— 独龙江。就这样,他们意外地进入了缅甸境内。
三、误入缅甸后的紧张局势
红军进入缅甸境内后,很快就遇到了英缅殖民当局的边防人员和殖民地军。
当时的场面十分紧张,双方语言不通,气氛剑拔弩张。
英缅殖民当局对突然出现的红军充满了警惕,不知道这些身着简陋军装、手持武器的人来意如何。而红军战士们也保持着高度的戒备,他们身处异国他乡,对周围的一切都不熟悉,不知道会面临怎样的危险。
红军战士们心里明白,自己误打误撞进入了他国领土,这是个意外情况,但他们必须保持冷静,谨慎应对。
队伍中的指挥员们迅速做出决策,一边命令战士们不要轻举妄动,一边尝试与对方沟通,表明自己的来意,希望能和平解决眼前的困境。
可语言障碍成了最大的难题,双方交流起来困难重重,局势一度陷入僵局,红军战士们接下来到底该怎么办?他们又将如何化解眼前的危机? ......
四、缅甸当地的友善对待
让人意外的是,在一番沟通后,缅甸当地百姓得知红军是为了反抗压迫、追求正义而战的队伍后,对红军战士们的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。
他们看到红军战士们纪律严明,不拿群众一针一线,和之前见过的那些欺压百姓的军队完全不一样。
当地百姓开始主动给红军战士们提供食物和住所。
有的村民从家里拿出了自家舍不得吃的粮食,煮成热乎乎的饭菜,送到红军战士们手中;还有的村民腾出自己的房屋,让战士们能好好休息。在那个艰苦的环境下,这些来自异国百姓的关怀,让红军战士们心里倍感温暖。
战士们也没有闲着,他们帮着村民们干农活、修房屋。虽然语言不通,但通过一个个微笑、一次次帮忙,双方的关系越来越融洽。
战士们还利用休息时间,给当地的孩子们讲中国的故事,教他们一些简单的汉语。孩子们围在战士们身边,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和崇拜。
五、友好相送,回归征程
在缅甸停留了一段时间后,红军战士们深知自己肩负着重要使命,不能在这里久留,必须尽快回归队伍,继续长征。当地百姓得知红军要离开,都十分不舍。他们自发组织起来,为红军战士们送行。
送行那天,村民们带着自家的特产,有水果、干粮,还有一些生活用品,纷纷往战士们手里塞。
战士们推辞不过,只能收下这份情谊。队伍缓缓出发,村民们站在道路两旁,不停地挥手,眼中满是不舍。有的孩子甚至跟着队伍走了很远,直到看不见战士们的身影才肯回去。
红军战士们在缅甸的这段特殊经历,虽然是一次意外,但却收获了异国百姓的友谊。他们带着这份温暖和感动,重新踏上了长征之路,继续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奋勇前行。
这段历史虽然鲜为人知,但却见证了人性中的善良与美好。
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,不同国家、不同民族的人们,因为正义和善良走到了一起,共同谱写了一段独特的故事。它也让我们看到,无论环境多么艰难,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帮助永远不会缺席,这份温暖值得被永远铭记。
美港通配资-配资平台买卖股票-股票配资排名在线查询-配资网app官方最新版本介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